
【說古道今】
晉代有一個人叫車胤,字武子,南平人。他的曾祖父車浚,三國時期當過東吳的會稽太守。他的父親車育,在南平郡任主簿。
《晉書•車胤傳》:“太守王胡之名知人,見胤于童幼之中,謂胤父曰:‘此兒當大興卿門,可使專學。’胤恭勤不倦,博學多通。家貧不常得油,夏夜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,以夜繼日焉。”意思是,當時的南平太守叫王胡之,以善于識別人才而聞名,他在一群孩子中看到車胤以后,就對車胤的父親說:“這孩子將來能擔任大官,應該讓他讀書深造。”從此以后,車胤認真勤勉,學而不倦,博覽群書,精通學問。車胤家里貧窮,買不起燈油,夏天抓幾十只螢火蟲,放入白絹袋子中,利用它來照明,夜以繼日苦讀不輟。
《世說新語•識鑒》:“是時胤十余歲,胡之每出,嘗與籬中見而異焉。謂胤父曰:‘此兒當致高名。’后游集,恒命之。”車胤十多歲的時候,王胡之每次出來,常常在籬笆中看見車胤都覺得他跟其他孩子不一樣。王胡之對車胤的父親說:“這孩子將來會有很高的名聲。”后游樂集會,總是讓車胤參加。果然,車胤長大以后很有出息,又被當時的大臣桓溫賞識,以高尚的人品和優秀的才華,從人才輩出的時代脫穎而出,官至選曹尚書,負責官吏選拔、考核、升調等。從人才到管理人才,是車胤人生的一大飛躍。
小時候的車胤就不同于一般的孩子,但他并沒有被人們的夸贊所“捧殺”。這可能歸功于良好的家風影響和嚴格的家庭教育,更與他本人的不驕不躁、勤奮努力分不開。家里窮,買不起燈油,一個孩子竟然能想出“囊螢照書”這樣的辦法,確實不同尋常。后人即以“車胤囊螢”之典來形容窮人家的孩子自強不息,刻苦讀書。李商隱詩《秋日晚思》:“枕寒莊蝶去,窗冷胤螢銷。”現在,已經完全用不著“囊螢照書”了,但讀書仍然要有自覺性,有下功夫的自覺性,有下苦功夫的自覺性。
(尚之)
【草木清芬】


名稱:楝(liàn)
分布:隴南
簡介:楝,落葉小喬木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2月,花瓣淡紫色,核果球形至橢圓形。花可蒸芳香油,種子油可制油漆、潤滑油等。樹皮、葉、果入藥,能驅蟲、止痛。木材供建筑、槍柄等用材。
(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、陳學林提供)
- 2025-04-30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
- 2025-04-30以人為鏡 | 他人之事,我事之師
- 2025-04-29反聽內視 | 自認為“完人”的人,都是自欺欺人
- 2025-04-28見異思遷 | 業有千種,術有專攻






